楹联

品读曾国藩写的题署联

发布时间:2023-08-02 01:09:56

1.题衡阳莲花亭

愿天下草草劳人,停步看莲花,半点尘心都不染;

怅云外闲闲桑者,汲泉煮明月,一瓢诗思为谁清。

 

2.题洞庭湖

泛洞庭湖八百里长洲,挂席来游,三楚风岚携袖底;

醉太白楼一千年明月,凭栏独坐,六朝帆影落杯中。

 

3.题洞口县曾铜公祠

资水如带,凤岭如屏,四面尽怀淑气;

孝子在周,忠臣在汉,千秋无愧宗风。

 

【注释】

①此联录自《都梁文钞今编》。

②凤岭:山名。全称凤凰山。在雪峰山脉中段。

③孝子在周:春秋末,鲁国的曾参以孝著称,旧时尊为典范。

④忠臣在汉:汉曾谭,泉陵人,举孝廉,拜尚书郎,有文武才。

 

【撰联背景】

道光十九年(1839)八月,新科进士曾国藩为修谱事经宝庆(今邵阳)至武冈等地。二十八日至九月初三,曾国藩一直活动于高沙曾祠及马鞍山曾祠(两祠均属今洞口县辖地),曾铜公祠联即写于此时。

 

4.题四川桂湖

五千里秦树蜀山,我原过客;

一万顷荷花秋水,中有诗人。

 

【撰联背景】

此联系道光二十三年(1843)曾国藩到四川任主考官,归途经过四川新都县,县令张宜亭邀他游桂湖时所写。此时曾国藩充闲官,加之完成了任务,心情舒畅。故此联写得如一泓荷池秋水那样闲静有致,令人欣赏不尽其静态之美。

 

5.题京都长郡会馆戏台

湖山积久发奇光,藉此地鼓舞轩鼚,聊寄酬乎洞庭衡岳;

科目何尝无国士,愿诸君淋漓感激,便安排作孝子忠臣。

 

【注释】

①长郡:即长沙府。地辖湘江下游十二县市:长沙、浏阳、善化、宁乡、湘乡等。

②鼚(chāng):击鼓。《尚书大传·虞夏传》:“仪伯之乐,舞鼚哉,其歌声比大谣名曰《南阳》。”《注》:“鼚,动貌。哉,始也。”又“鼚乎鼓之,轩乎舞之。”一说鼓声,见《玉篇》。

 

【撰联背景】

甲辰(1844)顺天乡试,周公寿昌中南元。乙巳会试,萧公锦忠殿元,孙公鼎臣朝元。是科湖南八进士,皆长沙府人。又黄公辅相及其侄彭年中贵州进士,原籍醴陵。题名日,在长郡会馆演剧,公书此联,一时传为美谈。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五年(1845)四月二十四日《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》信中说:“今年湖南萧史楼得状元,可谓极盛。八进士皆在长沙府。黄琴坞之胞兄及令嗣皆中,亦长沙人也。”同年五月初五日《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》信中又说:“萧史楼既得状元,而周荇农寿昌去岁中南元,孙芝房鼎臣又取朝元,可谓极盛。现在同乡诸人讲求词章之学者固多,讲求性情之学者亦不少,将来省运必大盛。’同年五月二十九日在《禀父母》信中还说:“长沙馆于五月十二日演戏题名,状元南元朝元三匾,同日张挂,极为热闹,皆男总办,而人人乐从。头门对联云:'同科十进士,庆榜三名元’可谓盛矣。”

 

6.题江西吴城望湖亭

五夜楼船,曾上孤亭听鼓角;

一樽浊酒,重来此地看湖山。

 

【注释】

①五夜:一夜分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段,即五更。曾国藩自注云:“盖咸丰五年,余驻师于此,曾命军士夜习水战,在此亭阅看也。”

 

【撰联背景】

咸丰七年(1857),湘军水师将领彭玉麟将望湖亭重修,较咸丰五年多了两层,“足揽全湖之胜”。咸丰八年,曾国藩奉命赴浙,重过此地,与彭玉麟、颜平州、蔡芥舟等觞会于此。彭玉麟请曾国藩为亭撰联。联成,曾国藩祭江一次,行二跪六叩礼。

 

7.题九江塔忠武公祠

大勇却慈祥,论古略同曹武惠;

至诚相许与,有章曾荐郭汾阳。

 

【注释】

①塔忠武:即塔齐布(1817-1855),字智亭,陶佳氏,满洲镶黄旗人。1852 年擢游击,署中军,累经曾国藩保奏为副将、总兵,后擢湖南提督。咸丰五年七月十八日,塔齐布病故于九江军营,谥忠武。

②曹武惠:即曹彬(931-999),字国华,宋真定灵寿人。宋太祖伐江南,以曹彬将行营之师,攻破金陵,生俘李后主,不妄焚杀,官至枢密使、忠武军节度使。死谥武惠。

③郭汾阳:即郭子仪(697-781),唐华州郑人,玄宗时为朔方节度使,累官至太尉、中书令,封汾阳郡王,号“尚父”,世称郭汾阳,亦称郭令公。

 

【撰联背景】

塔齐布为湘军名将,曾国藩称其“纯诚报国,忠勇绝伦”。塔在左臂涅刺“忠心报国”四字,每战匹马当先,不为怯惧。然其却又大慈仁厚,所得薪水银两,尽以犒赏士卒;武昌洪山之战,围逼太平军溺水,其中幼孩甚多,塔齐布竟大哭,立即传令不杀,救出幼孩数百人,资送回籍。塔部纪律严明,不许兵勇骚扰民间,有违犯者秋毫必惩。故曾国藩联云“大勇却慈祥,论古略同曹武惠”,曹彬攻克金陵,不妄焚杀,故也。九江塔忠武公祠,由曾国藩奏请,李续宾监修。咸丰八年八月三十日,曾国藩撰写祠联。

 

8.题江西奉新县九天阁

百战河山,剩此楼头烟树;

九天珠玉,吹成水面文章。

 

【注释】

①文章:错杂的色彩或花纹,古以青与赤相配合为文,赤与白相配合为章。

 

【撰联背景】

咸丰七年(1857)正月初五,湘军吴坤修军克复奉新县城。十七日,曾国藩即至奉新县城,应士绅之请撰此联。《曾国藩全集·奏稿》咸丰七年正月十七日《吴坤修军克复奉新县城摺》:“乃围攻四月,大小五十馀仗。我兵伤亡至七百馀人之多,尚赖团练协助,乃克夺此坚城。贼之凶狠善守,实有出于情理之外者。”争战甚惨,毁破甚烈,故上联云:“百战河山,剩此楼头烟树。”

 

9.题湘乡东皋书院

涟水湘山俱有灵,其秀气必钟英哲;

圣贤豪杰都无种,在儒生自识指归。

 

【注释】

①东泉书院在湘乡县城,湘乡县四大书院之一。

②涟水:发源龙山,流经今涟源、娄底市娄星区、双峰、湘乡入湘江口,今涟源市杨家滩、娄星区、双峰县、湘乡市全境,旧时都属湘乡县。

③指归:意旨,意向。

 

【撰联背景】

咸丰十年(1860)二月,湘乡士绅倡议重修东皋书院。曾国荃为主持,他即请乃兄国藩作《书院图》。国藩回信说:“《书院图》须弟起稿而兄改动。”八月初二,曾国藩《致沅弟季弟》信云:“书院、昭忠祠样即日改正付去,颇似点的文章,一甲板板,须略变化也。”八月十六日国藩《致沅弟季弟》信又云“十五、六日将书院、昭忠祠屋样勉强一改,实属忙里偷闲,改得不好,切莫怪也。”

十月初四日,国藩《致澄弟》信云:“余所改《书院图》已接到否?图系九弟原稿改正,中间添一花园,以原图系点文章,一个板板也。余所改规模太崇宏。当此大乱之世,兴造过于壮丽,殊非所宜,恐劫数未满,或有他虑。弟与邑中诸位贤绅熟商。”

修建东皋书院,曾国藩捐银千两。同治二年(1863)十月,昭忠祠、东皋书院落成,十八日午后曾国藩作昭忠祠联一副,夜作东皋书院联一副。

 

10.题府县官厅

虽贤哲难免过差,愿诸君谠论忠言,常攻吾短;

凡堂属略同师弟,使僚友行修名立,乃尽我心。

 

【注释】

①谠论:正直之言。(宋)欧阳修云:“昔年仲淹初以忠言谠论闻于中外,天下贤士争相称慕。”

 

【撰联背景】

同治三年(1864)六月,湘军攻克金陵。曾国藩旋由安庆移督署于金陵。他自咸丰十年(1860)署理两江总督至此有五个年头了,还是第一次到原两江总督署办公。虽不是新官上任,但在新的环境中,推行新的吏治。他在是年十月初四日的日记中说:“是夜作对联一首,将贴于府县官厅。”

 

11.题金陵湖南会馆

地仍虎踞龙蟠,洗涤江山,重开宾馆;

人似澧兰沅芷,招邀贤俊,同话乡关。

 

【注释】

①澧兰沅芷:《文选·屈平·九歌湘夫人》:“沅有芷兮澧有兰,思公子兮未敢言。”《王逸注》:“言沅水之中,有盛茂之芷,澧水之外,有芬芳之兰,异于众草,以兴湘夫人美好亦异于众人。”芷,一作“茝”;澧,一作“醴”。本指生于沅澧两岸的芳草,比喻高洁美好的人品。

 

12.题瓜州盐栈

两点金焦,劫后山容申旧好;

万家食货,舟中水调似承平。

 

【注释】

①瓜州:在江苏邗江县南,大运河入长江处,与镇江市相对。

②金焦:金,金山,在江苏镇江市西北;焦,焦山,在镇江东北,屹立江中,与金山对峙,并称金焦,向为江防要塞。

 

【撰联背景】

同治七年十月二十七日,曾国藩日记云:“作瓜栈对,久不能就,直至二更三点睡后,三更后始在枕上作就。”

 

13.自题求阙斋藏书楼

万卷藏书宜子弟;

十年种木长风烟。

 

【注释】

①长:生长,增长。《易·泰》:“内君子而外小人,君子道长,小人道消也。”

②风烟:犹风尘。南齐谢眺《谢宣城集·和王著作八公山》诗:“风烟四时犯,霜露朝夜沐。”《艺文类聚·七·梁·吴均·与朱元思书》:“风烟俱净天山共色,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。”

 

【撰联背景】

此联为曾国藩集山谷(黄庭坚)诗联,悬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求阙斋藏书楼一楼八方门两侧,为朱笺纸联。

黄庭坚诗《郭明父作西斋于颖尾请予赋诗二首》:“食贫自以官为业,闻说西斋意凛然。万卷藏书宜子弟,十年种木长风烟。未尝终日不思颍,想见先生多好贤。安得雍容一杯酒,女王台下水如天。”



选自《曾国藩楹联嘉言》一书